2025年4月26日杠杆配资网,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一纸通知,让全球供应链炸开了锅。
多家我方出口商透露,沃尔玛已要求恢复因月初关税战暂停的发货,且关税成本由美方自行承担。
这一动作看似平常,却让特朗普口中“史诗级对华关税战”瞬间沦为一场尴尬的独角戏。
事实上,这场博弈的荒诞性早已显露端倪。
在三天前,特朗普还在“空军一号”上高调宣称“中美谈判每天都在推进”,甚至单方面宣布“协议即将达成”。
我方外交部当天直接泼下冷水,强调双方从未就关税问题展开任何磋商,所有“进展”是美方自导自演的舆论烟雾弹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在4月28日的记者会上不慎捅破窗户纸。
被问及“中美是否正在谈判”时,他含糊其辞地表示“不清楚总统是否与中方通话”,坚持要求北京必须“主动迈出降温第一步”。
这种既要谈判又摆架子的姿态,与特朗普要求我方“先让步再谈条件”的逻辑如出一辙。
关税数字游戏:从145%到“自愿承担”的黑色幽默
回看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关税交锋,美方的操作堪称行为艺术。
4月2日,特朗普政府突然将对我方商品的关税提升至54%,四天后又扬言加码至145%。
中方并未如预期般惊慌,在48小时内宣布对等反制,将美国输华商品的综合税率推高至同等水平。
这场看似疯狂的“数字竞赛”,最终以美企的集体反水告终,包括家得宝、塔吉特在内的零售商,纷纷私下要求我方供应商照常发货,并主动吞下关税成本。
美国国际贸易法院4月14日的诉讼揭开了深层矛盾。
五家本土企业联合指控特朗普“非法篡夺国会征税权”,直指其以“紧急状态”名义加税的行为违宪。
这种内部撕裂在4月23日达到高潮:白宫刚放出“考虑将关税降至50%-65%”的风声,农业部长罗林斯就宣称“每日与中国谈判”,商务部却坚称“尚未收到中方接触请求”。
中方的“釜底抽薪”:离境退税新政撬动万亿消费
美国还在关税数字上自娱自乐时,我方早已开辟了新战场。
4月27日,国务院宣布将离境退税门槛从500元降至200元,退税商品种类扩容三倍,现金退税限额翻番至2万元。
商务部数据显示,新政实施首周,北京SKP、上海国金中心等高端商场的境外游客消费额激增42%,海南免税店单日销售额突破8亿。
这些亮眼数据背后,是中国用“消费引力”对冲关税压力的精准策略。
令美方措手不及的是稀土领域的致命一击。
4月4日出台的关键矿物出口管制政策,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和半导体产业的命脉。
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,F-35战机的永磁电机供应商已发出预警,称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生产。
这种“你打你的关税,我断我的稀土”的博弈方式,彻底打乱了美方的制裁节奏。
“谈判烟雾弹”背后的美国焦虑
仔细观察美方近期的舆论攻势,会发现一套精心设计的“认知战”模板。
4月22日至25日,特朗普团队连续四天释放“谈判取得突破”“协议即将签署”等虚假消息,试图制造中方妥协的假象。
中方选择用数据打脸:海关总署4月28日披露,一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61%,对东盟、金砖国家贸易增速均超30%。
这种“用脚投票”的市场选择,比任何外交辞令都具杀伤力。
美国内部的压力也在持续累积。
摩根大通4月29日发布报告称,标普500成分股中73%的企业提及“供应链重组导致利润率下滑”,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激增19%。
连曾力挺关税政策的参议员格雷厄姆也改口,在福克斯新闻中承认“部分税率可能需要回调”。
“不可替代性”成为终极武器
这场博弈最戏剧性的转折,发生在半导体领域。
4月11日美方宣布豁免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关税,被发现是个“空头支票”,中国早已停止向美出口相关产品。
台积电内部流出的备忘录显示,由于无法获得我方供应的氖气、钪金属等关键材料,其亚利桑那州工厂的3纳米芯片良品率暴跌至31%。
这种“给你免税资格,但你没货可卖”的窘境,彻底暴露了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。
在国际舞台上,中方的“关税免疫体质”愈发明显。
4月24日,日本公民党党首携首相亲笔信访华,呼吁建立“抗关税统一战线”;同日,东盟十国经贸部长会议通过决议,承诺不对中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。
这种“美国加税,盟友拆台”的奇特景象,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权力格局。
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?
沃尔玛的货轮重新驶向我方港口,美国药企为寻找抗生素原料焦头烂额,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超过加州总部三倍……
这场关税大战的胜负天平早已清晰可辨。
特朗普口中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的关税武器,最终成了刺向本国经济的回旋镖。
我方用离境退税、稀土管制、供应链重组构成的“反制矩阵”杠杆配资网,正在书写21世纪贸易博弈的教科书级案例。#关税战十日谈#
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